出行宜择黄道日:行旅禁忌

外出旅行,第一件重要的事情是选择一个出行的吉日,尤当注意的是,逢“七”的日子不可启程,宁可延期:逢“八”的日子不可到家,宁可在旅途中多逗留一天两天,俗谓“七不出门

外出旅行,第一件重要的事情是选择一个出行的吉日,尤当注意的是,逢“七”的日子不可启程,宁可延期:逢“八”的日子不可到家,宁可在旅途中多逗留一天两天,俗谓“七不出门,八不归家”。十三日忌出远门,因为“十三”与“失散”谐音。忌黑道日出门,每月的初五、十五、二十五都不能出远门,更不能在外住宿。山东有些地方忌双日出门,说“要待走,三六九”。假如已经选定了一个起行的吉日,但临时忽然发生了不良的兆头,如,小孩跌了跤,大哭不止,失手打碎茶怀之类,则至少须延期一日,不然,很不吉利。
出门在外吃饭,有许多禁忌,如不要先喝汤,不要端着碗喝汤,要用匙,不要泼了汤,不要失落了筷子,不要打破了碗。又“出门千里,不吃枸杞”。枸杞为补肾壮阳药。这条禁忌谚语含蓄地告诫男子出门要注意控制自己,忌沾花惹草,寻花问柳。“落店”睡觉时,不要仆着鞋子睡觉,不然,会沉迷不醒。不要起床的时候站在床上,而且无论什么时候,不要站在或坐在人家的门槛上,主人家不高兴这样。
在山路上行走时,若有人叫自己的名字,不能答应,也不能回头看,以为这可能是鬼魅在试探。人名为人体的一部分,若答应了,灵魂便为鬼魅所逮,人将遭不测。行路时,还忌讳遇上殡葬的,以为不吉利;这时可将衣帽脱下,扑打数次,以为破解,谓之“散晦气”。在山里,旅行者最忌遇见瘴气。远看着山头有烟、雾似的东西蒸蒸而上,这是瘴气发生了。抽叶子烟是一个避瘴气的法子,还有其他有强烈气味的东西,也可避瘴气。
行旅不与女人为伍,这是过去普遍遵守的禁忌。中国古代由于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,妇人往往被视为不洁之物,是灾祸的象征,避女人成为辟邪的一个重要原则。
舟山群岛一带忌讳与女人同坐一船,有俗语曰:“妇女乘船要翻,妇女下海海要荒。”当地渔民还特别忌讳七男一女共乘一船出海。意思是七男一女乘船出海,类似“八仙过海”,恐惹恼了海龙王,会翻船的。行旅途中,男子绝对不可以在女子的胯下通过,即使是女子晾着裤衩,也要尽量避开。若男子住楼下,妇人不得上楼,如一定要上楼,必须示意对方避开,否则对男人是很不吉利的。
行旅禁忌避忌女人的心理现象的出现,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:第一,是中国古代女子地位低下的反映,使男子觉得不屑与女子为伍。第二,是对女性经血的恐惧,以为“不洁”、“晦气”。第三,是性诱惑禁忌,与女子同行,容易引起性冲动从而带来灾祸。所以为了旅途的顺利就必须避女人。
在民间,人们出行,往往会被告诫或自觉地谨记一些行旅禁忌方面的警句,并以这些警句作为旅途避邪的指针。认为只要照着这些警句的要求去做,人在旅途便可避免灾祸。
“在家不敬月,出门招风雪”。这句警语要求出行的人们,要做好出行前的准备工作,要礼敬日神、月神、天神、路神等,以求得神灵的保佑。否则出门必定招致灾祸。
“爱走夜路,总要撞鬼”。这句警句告诫人们,出门者应尽量在白天赶路,这样才是安全的。如果总是夜里行路,总有一天要走上邪路,不是被鬼崇侵扰,就是被强人掠夺。
“一人不上路”。要求人们出门办事,应结伴同行,相互照应。如果孤身一人出远门,遇上困难就无法摆脱。
“穷家富路”。说的是出门在外要舍得花钱。因为外面不比家里,环境不适应,且又劳累奔波,相当辛苦,如舍不得花钱,很容易患上各种疾病。只有吃饱穿暖,才能抵御疾病。
“出门不露白,露白会失财。”告诫人们旅途之中,不要过于轻信于人,不要告诉别人自己所带的钱财,否则遇上坏人,就可能有被谋财害命的危险。
行旅警句,是中国禁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它直接来源于人们的行旅实践,是长期以来人们行旅安全的经验总结,对行旅安全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。
民间还有一种“杨公忌”,也是专门避忌出行的日子。据《无何集》记载:“世俗多畏杨公忌,谓不宜出行,皆未悉其原委,故为所惑耳。今按其说,乃是‘室火猪日’。其术元旦起角宿,依二十八宿顺数,值室即为杨公忌。”按这样排列下来,杨公忌应当为:正月十三;二月十一;三月初九;四月初七;五月初五;六月初三;七月初一;七月二十九;八月二十七;九月二十五;十月二十三;十一月二十一,十二月十九。这些日子都是禁忌出门离家的。至于杨公何许人也,考之不详。有人说是指宋代术士杨救贫,是他推算出的这些忌日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声明: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,如有侵权,联系我们删除(点击这里联系)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